北京商报讯 (记者 蒋梦惟)伴随国务院户籍改革落地,常年来与户口相挂钩的、差异明显的福利制度也正在加速剥离。围绕新政面临的阻碍及新思路的探索,昨日中国政府网邀请了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进行了相关讨论。
辜胜阻:
“特大城市要靠居住证制度倒逼基本公共服务配置”
不可否认,差异化的落户制度是本轮新型户籍制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新模式。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并非完全不能落户却也不可能完全放开落户,因此,相对于户籍制度改革之后,这个落户的“口子”到底有多大,不落户而以居住证代替户口的外来人口如何能获得更充足的福利保障,才是更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对此,辜胜阻提出,居住证是一种普惠制度,对于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这种特大城市,要靠实施居住证制度倒逼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配置,让外来人口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最关键的。
张车伟:
“社保制度未来将不再成为户籍改革障碍”
除了想落户落不了之外,目前不愿意甚至抵触在部分城镇落户的居民也不在少数,其中尤以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这种意愿更明显。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有不少民众认为退休后享受的社保程度高低是与不同的户口相挂钩的,因此,有部分民众不愿意落户,怕因为户口转移而令自己此前缴纳的社保打了水漂。
对此,张车伟解释称,不愿意落户的民众其实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我国社保制度设计,其实,基础养老金等社保权益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携带”的。张车伟具体解释称,现在我国的每项社保制度都在鼓励制度的转移接续,包括医疗保险的异地结算都已经开始实施,这证明社保制度正逐渐不再为户籍制度改革形成障碍。
何宇鹏:
“户籍制度改革后农民可带着"土地"进城”
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取消了农业、非农户口区别后,不少农村居民都开始担心起自己已拥有的权利是否会被“收回”来。
何宇鹏表示,此前我国政策规定,农民进城是要求退出承包土地权利的,而本次新政明确表示,在现阶段,农民可以带着“土地”进城,不要求退出“三全”,即农民既可以选择在城市落户,保留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权利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利,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农村。“这就使得农民不需要在城市落户和保留农村土地权利之间做出硬性的选择,真正做到"家中有地,进退有据"。”何宇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