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最老的商业中心,春熙路全面覆盖了从低档到高档的消费群体。历经岁月,这里早已成为魅力成都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对于老成都们,春熙路更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一变
商业升级换代 综合体杀入春熙路商圈
正如上海绕不过南京路,北京绕不过王府井,说起成都的商业区,必然绕不过春熙路。在这条承载老成都财富记忆的百年街区上,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然而,时代的脚步向前迈进,春熙路的“容颜”也在悄然改变。
在入驻春熙路20年后,太平洋百货春熙店于10月27日正式停业,原有物业也由茂业百货接手。旧店搬离,新店进驻,太平洋的撤离仅仅是“春熙路之变”的冰山一角。伴随着”老成都最早百货”离去的,还有新型商业的拔地而起。
除了今年已开业的银石广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铁狮门晶融汇、远洋太古里等高端项目也将相继亮相。据了解,即将开业的IFS,是集商贸、文化娱乐、超高层写字楼、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及超高层住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而太古里也定位于顶级高端商业综合体,入驻的皆是国际顶级奢侈品牌……
从种种迹象来看,作为城市核心的春熙路正在“升级换代”,高端商业组团雏形初现,其目标就是指向高端消费市场。
二变
物业“冷热”分化 姜还是老的辣?
在繁华历史退去、新兴商业形态拔地而起之时,春熙路的商业还面临着老牌百货商场与城市综合体“冷热”分化的挑战。
作为城市综合体,银石广场坐拥春熙核心商圈,无缝衔接地铁线,看似“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不缺,但走入商场内部,其营业状况却让人怀疑。商业动线的不合理,各楼层的业态分布上也略显混乱。相对地铁及红星路的人来人往,银石广场内部略显冷清,就连商铺营业员也寥寥可数。
而在不远处的第一城,号称打造成都潮流高地的集合店,除了一楼正常商铺正常营业外,其他楼层客流量屈指可数,不时可以看到闭门的商铺以及“商铺出租”的纸条,橱窗厚厚的灰尘可以判断铺子已空置了很久,潮牌综合卖场NOVO的撤漂让第一城经营雪上加霜,更折射出春熙路“冷热”分化。
“店中店”的集合商场在春熙路遭遇“水土不服”,但传统百货的人气缺依旧很高。王府井春熙路店一直都是王府井全国最赚钱的分店之一,在2012年王府井百货集团的年报中,成都王府井春熙路店年销售收入(含税)再次突破了 10亿元。且不提伊藤在成都的受欢迎程度,“匆忙上阵”的茂业百货从交接到开业,仅用了16个小时,不是茂业速度快而是春熙路的“蛋糕”太诱人,以至于连太平洋百货的店招还未清理干净,茂业就把自己的招牌挂了上去。
一边是门可罗雀、日渐沉寂;一边是人声鼎沸、门庭若市……是成都人购物习惯太“保守”,还是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沉淀?是“姜老的辣”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春熙路就像一张考试卷,各大商家在上面写着“天马流星”式的答案,作为“批阅人”的购物者,最终打钩还是画叉只待时间来考证。
三变
“向下”发展 初露尴尬
不管是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还是物业“冷热”的梯级分化,春熙路的商战从来没有停止过。“僧多粥少”造就了春熙路的“寸土寸金”,让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2013年11月27日,红星路银石广场以东、南纱帽街以西合6.1462亩地块挂牌出让。笔者现场探访此地块,围墙之内深约三米的地坑赫然在目,“这个坑将和地铁相连,再直通对面的大慈寺。”现场清理人员告诉笔者。
地铁的出现给春熙路“向下”提供了契机。
实际上,在成都向地下寻求发展早已不是新鲜事。和春熙路商圈无缝对接的盐市口商圈早在1993年就做了吃“地下商业螃蟹”第一人,只是从曾经辉煌一时的天座商城到如今困局颇多的地一大道,成都第一条地下商业街的发展似乎并不顺利,面临着招商乏力、人气不佳、经营惨淡等诸多问题,甚至被商家戏称为“地下魔咒”。
然而,“地下魔咒”似乎有蔓延到春熙路的迹象。号称地下无缝链接2、3号地铁线春熙路换乘站的银石广场,并没有把想象中的地铁过客变为顾客,负一、二层空荡荡的商铺让你无法理解,这居然是与地铁接驳的地下商业。在采访过程中,已入住的商铺老板无不抱怨道,“如果你想投资这里的商铺,可一定要想清楚了,人气还没起来,租金又高……”
春熙路的好众所周知,只是商业“向下”发展的道路似乎没有那么顺畅。
对于银石广场目前出现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地铁物业依托地铁功能所带来的客流还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商铺只有少部分开张营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再加上成都人的购物心理,消费者往往不会主动选择往地下走;另外,业态分布杂乱,品牌低端化,自然导致经营困难。当然,这和地一大道的”简单粗暴”又不一样,毕竟物业地处春熙路又有地铁作伴,黄金口岸不容置疑。只是向地下发展需要时间,等到其他几个项目的地下商业打通相连,春熙路向下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危机后的阵痛
“成都名片”后的何去何从?
作为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并肩的中国三大商业街之一,春熙路的影响力不容低估。尽管时至今日,春熙路的“名片”功能似乎多过它的商业功能,但春熙路的成都核心地位仍未有后者可以撼动。
不管是“腾龙换鸟”还是“原地踏步”,春熙路“谋变”之旅充满着各种矛盾。
从主打学生牌的运动休闲专卖店,到即将开业的IFS等一线大牌;从品牌低端化的集合商店,到拔地而起的高端商业综合体……矛盾的春熙路看似“面面俱到”,但展现出来的,却是繁华背后的混乱。在银石负二楼做服装生意的李先生有些无奈的说道,“都说春熙路遍地黄金,但我现在看到的却是满地狼藉”。
然而,有老就会有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当“挑剔”的成都人不再满足于传统商业步行街的购物方式,面对来福士、万象城、环球中心等多个大型城市综合体一站式购物的全新理念,春熙路还能扛的了多久?
春熙路的再次爆发,目前来看只能寄希望于IFS、太古里等高端项目,或许他们能把春熙路流走的客户再次拉回来。虽说奢侈品牌的进入能提高春熙路的档次,但不那么亲民的价格又真能做到人气回流?
春熙路“谋变”,究竟是商业街“名片化”的尴尬,还是“危机”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在其“容貌”悄然改变之时,留给我们的是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