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这个不大的数字,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代表着多数——“三人为众”就是最好的诠释。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三年时间不算长,很多人却习惯以三年为期,对不同的企业或人物的成长印记,从不同的角度得出自己的结论。三年,赢得一座城市的口碑,品牌效应叠加在“众”人之上,或许是对一家企业最好的回馈。
2009年,成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一家江西开发商的身影。从2011年初,到此后的近三年间,这家企业迅速在成都蹿红,果断的凭借销冠之姿打败了诸多央企、大盘,成为刚需客群选择城南住宅时必看的一站,它甚至重新定义了国际城南核心板块之一——新川,中德英伦联邦的崛起,在往后的几年里,常常被业内同行引用为经典案例。
2013年金九来临,各大企业提前布局,中德再度出现。“你买了中德英伦联邦呀?老王家隔壁邻居的小儿子的同学也买了那里。”——成为中德业主之间聊天的固定句式之一。我们把这种口口相传的品牌效应定义为全民口碑效应,对于那些初来成都的外来开发商而言,这是一种梦寐以求的状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德能在2013年的九月,自信的打出“寻找代言人”的宣传。
人们很想知道,中德在成都怎样履行它的成长规则?
楼市黑马到一线房企 为什么而骄傲?
掌握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与城市共同进步的机会。中德的总经理汪斌,被业内同行常常私底下亲切的称为“汪大爷”的学者型老总,1991年硕士毕业后满腔热忱去过深圳,对未来一腔热血,也曾因为不成熟错过许多机会。然而让他的同龄人艳羡的是,落子新川打造青年跨阶豪宅这步棋,显得高妙。单从选址而言,市场上的很多同行眼红,中德选址新川重新定义了新川板块;哈罗公学的兑现为业主的教育资源打开了新的大门;而常常被市场人士视为滞销品的LOFT产品,却因为中德苹果跃层的标杆树立,成为购房者竞相追捧的对象……细节成就了产品,而策略不仅仅流露于表象。
从2011年5月29日凭借712套的成绩一炮而红,中德开启了在成都市场上以一记又一记漂亮的“绝杀”,用一次又一次销冠来不断巩固自己的口碑。从默默无闻的楼市黑马,到成都的一线房企,中德兑现给成都人的,不仅仅是一张张销冠成绩单,也不仅仅是开盘时人潮汹涌的售楼部。有人说扬长避短不算智慧,而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本能。然而对于汪大爷和他的员工们而言,中德似乎从来无惧于别人比较它的优缺点。
全民口碑效应的形成 背靠点滴心血
2013年7月迎来交房期的中德,产品品质承诺能否一一兑现,也成为中德业主们挑剔标准下最关心的话题。从产品细节观察,大到外墙墙砖、保温材料、入户大堂、小区监控系统、户型有效面积及实际交付,小到门锁、玻璃、智能设施、甲醛测试等等,中德对自己的要求早已超出了严苛的标准。即便如此,中德从上到下仍然保持严谨谦虚的状态,鼓励业主用更加苛刻的尺度要求自己。
我们用汪总的原话来为全民口碑效应形成的原因下个结论——“中德是一个很民间的企业,也是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它的发展优势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那就是产品。无论市场怎么变化,只要有好的产品,就可以屹立于不败之地。好产品永远都有市场,大浪淘沙的结果是金子一定会沉淀下来,我们现在就在为成为最后沉淀的金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