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文章

从4个小问题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巨大差距

来源:成都慧人    作者:慧人老边

同行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多了解客户,而不是同行。

规模并不重要,合适最好。

销售收入是你把事情作对的奖励。

这就是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之间的差别,貌似都是小问题,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从4个小问题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巨大差距中国德鲁克陈春花之七:经营与管理不是一回事

中国德鲁克陈春花之六: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在我们心中,美国企业显得非常“高大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这并不奇怪,美国是现代管理的起源,同时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实体,拥有世界500强最多的企业。

反观中国企业,由于市场化运作时间只有三十多年时间,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管理水平,当然有很大差距。

但是,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真正差距竟然是4个问题。

陈春花教授介绍,说一次她陪同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与美国许多著名企业家进行座谈。

中国企业家问美国人最多的两个问题是:

你们公司年营业收入有多少?

你们公司有多少员工?

而美国企业家反问的两个问题则是:

你们公司有多少客户?

你们公司的产品在客户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的比重有多大?

中国企业家关心的是规模和收入,美国企业家关心的是客户与价值创造。

因为企业关注的问题不同,导致中美企业的发展,包括企业采取的经营手段都是不一样的。

中国企业的逻辑是:我要把竞争对手全部消灭,最好市场上只有我一家,这样我就成了规模最大的公司,我就独享了市场所有的利润,我就是“王”了。

从4个小问题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巨大差距

中国企业的目的是“称霸称王”,采取的手段自然是“杀,杀,杀!”把对手消灭掉的最好手段就是进行惨烈的价格战,不惜“杀敌1000自损800”。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爆发过激烈的价格战,为了把对手“消灭掉”,不惜“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价格战的结果就是摧毁整个行业----例如,乳品行业的竞争导致超市鲜奶比纯净水还便宜,最终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也不奇怪。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经营逻辑,把别人打死,最好只剩下自己“称王称霸”。

美国企业的逻辑是:客户比市场重要,一切为客户服务,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同行企业不是对手而是伙伴,要一起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行业发展了企业才能最终受益。英特尔公司的客户是PC厂家,英特尔致力于帮助PC厂家推出更新更好的产品,甚至提出全面的支援方案。这就是美国企业的经营逻辑,与同行一起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客户比市场更重要。

中国企业看重:规模与收入

美国企业看重:客户与行业健康发展

从4个小问题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巨大差距

显然,美国企业的经营模式是正确的方向,如果中国企业再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最终搞垮的整合行业-----既然你把对手逼上绝路一条,别人与你同归于尽也是正常的选择。

中国企业应该放弃这种“独霸天下”的模式,要致力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年进行价格战最经典的代表企业是长虹,长虹依靠不断降价成为老大,当了老大还不满足,竟然幻想通过“囤积彩管”,让别的电视机厂“无米下锅”,这不是典型的“独霸天下”的想法?最终价格战导致全行业整体亏损,长虹也不例外,且最终长虹的结局并不好。

中国企业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对竞争对手的关心远远超过对客户的关心。你问企业客户关心什么,企业肯定不知道;但是你问同行有什么情况,它肯定知道的清清楚楚。企业的经营完全都是针对竞争对手,根本不在意客户。试问,这样的企业有发展前途吗?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也是同样“只关心同行不关心客户”,只不过因为市场情况一直不错,所以才没有发动“价格战”而已。但是,由于土地价格越来越贵,很多中小开发商不得不退出,这是大开发商乐于看到的,竞争对手越少,自己的份额就越大。可是,它们没有问一问:如果行业最后只剩下几家大公司,还会有它自己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4个小问题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巨大差距

美国有个软件公司,经过不断收购成为了市场老大,且市场只剩下最后一个竞争对手,在这个竞争对手陷于经营困难的时候,这家软件公司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而且身处援助之手帮助自己的对手。为什么?因为有这家小竞争对手存在,根据美国法律,这家软件公司就没有违反《垄断法》,如果唯一的竞争对手“死了”,这家软件公司就面临严厉的监管。因此,这家软件公司不仅不打压对手,反而帮助对手“活的更好一点”并祈求它“千万别死,要长命百岁”。


收藏此页